全国同城凤凰楼信息免费茶楼_51茶馆_风楼阁全国信息社区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浙江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千岛湖流域水环境系统生态修复项目

浙江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千岛湖流域水环境系统生态修复项目

  发布时间:2024-01-03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1607    



  近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在浙江安吉召开的首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上发布。37个典型案例涉及17个省份,均分布在“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或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关键节点,涵盖湖泊、湿地、河口、江心岛、沙漠、矿山、退化土地等多种类型,以及自然保护区、流域、海岸带与海岛等多类区域。这些案例充分总结了地方工作实践亮点,梳理凝练了山水工程、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等领域探索形成的典型技术模式和科学举措,在统筹管理、体制机制、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具有示范借鉴意义。中国自然资源报社特推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栏目,介绍其实施生态修复的做法和成效。



摘 要


千岛湖地处浙西山区的淳安县,是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区域,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的特大型水库。2019年,千岛湖配水工程通水,正式成为杭州市和嘉兴市1300万居民的“大水缸”,饮用水源地的战略地位明显。作为人工湖泊,千岛湖周边人类活动强度大、生态自净能力相对不足,面临水环境污染高度敏感、水环境保护压力大等问题。

浙江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为统揽,启动千岛湖流域水环境系统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紧扣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单元功能,以现存问题为导向,立足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性治理,以千岛湖全流域为对象进行生态保护修复,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内陆湖泊“一核五翼”流域生态保护模式。一核,即以保护千岛湖一湖秀水安全饮用为核心;五翼,即实现规划先导风貌优化、全过程系统治理、全流域联保共护、数字技术保驾护航、多元参与机制构建等五方面措施的有机统一。项目的实施,使千岛湖流域水质得以进一步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稳步向好,流域水质水华预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智慧治水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21年,“千岛湖水基金——千岛湖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探索”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案例背景

作为我国的特大型水库,千岛湖是长三角最大、世界上岛屿最多的人工湖泊,在水资源安全保障、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饮用水源地的战略地位明显。千岛湖流域地处国家黄山—怀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维管植物1786种、脊椎动物和昆虫2000余种,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2011年,习近平同志就新安江与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工作批示:“千岛湖是我国极为难得的优质水资源,加强千岛湖水资源保护意义重大,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浙江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高度重视千岛湖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全力打造千岛湖“天下第一秀水”。2018 年,浙江省钱塘江源头区域列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试点,试点系统开展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共涉及1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3.71亿元,其中中央资金3.74 亿元。

千岛湖流域受农业、生活等活动影响,水环境保护面临以下问题: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和船舶污水排放等引起水体营养化的风险依旧存在;松材线虫等有害生物的传入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威胁,并影响森林水土保持功能发挥;藻类在线监测能力还有上升空间,藻类暴发等环境风险管控和应急能力有待加强;上游新安江与下游千岛湖流域管理理念不同、诉求不一,上下游统筹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关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减少污染物入湖、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水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流域上下游协同管理能力等目标,确保了千岛湖水质和水生态安全。


主要做法

以全流域为对象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立足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性治理,通过空间规划和管控、系统治理、技术创新、机制创新、资金整合等多重举措,确保千岛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一)规划先导,强化生态空间管控

1. 科学布局规划空间

加快“多规合一”改革步伐,建立健全系统保护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线。编制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生态保护“十四五”规划和水资源综合保护、水域保护规划,进一步统筹湖与岸、保护与开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

2. 严格管控沿湖风貌

严格落实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强化临湖一千米范围规划研究,开展环湖景观评估,编制千岛湖湖区及周边自然山水风貌专项规划,严格控制临湖地带开发和沿湖风貌,切实保护好湖岸线、山脊线、天际线。

3. 有效推进临湖地带整治

对半岛小镇、清心岛等217个项目分批实施临湖地带生态修复,绿化美化沿湖绿道、山林植被和交通道路两侧,营造人工湿地、浅滩、沙洲等半自然化的人工形态,以自然恢复为主,利用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来改善生物群落多样性。

(二)系统治理,持续修复生态环境

通过“源头削减+ 过程拦截+ 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系统治理模式,污染物入湖量得以削减。

1. 源头削减

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治理。以茶、桑、果、水稻等为重点,通过化肥、农药双控措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以茶、桑、中药材、粮油蔬菜等为重点,在鸠坑乡、下姜村等地示范推广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初步构建“稻鸭”“稻鳖”绿色共生农业模式等,实现农业面源污染全域治理,从源头减少面源污染。

640.png 

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示范推广点

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污水零直排等工程,城乡污水提标排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从源头减少生活污染物入湖量。

 船舶、岛屿生活污水上岸工程。建立污水“回收—中转—处理”的流水线,通过污水回收中转趸船及机动污水收集船,将所有的游船、货船及沿湖无法将污水纳入市政管网的酒店景点和污水收集点的污水全部统一收集上岸处理。

640.png 

农村治污设施终端实施监控

640.png

岛屿景点污水上岸

2. 过程拦截

林业、农业领域相关措施的实施,有效拦截污染物随降雨径流进入千岛湖水体。对武强溪、上梧溪、梓桐源、郁川溪、六都源等5个重点流域及环湖景观生态保育区的芒杆山进行生态修复;以荒山、公路出口为重点,通过人工造林、直接补植、抚育间伐补植等措施进行生态修复,提升森林生态环境功能;对蛟池化工厂、硫黄厂等关停矿区进行边坡复绿等生态治理;采用农田生态拦截沟渠、生态护岸边坡、果园生草等过程拦截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排放量。

640-1.png 

蛟池化工厂硫磺厂矿区治理前后对比

3. 末端治理

为有效解决千岛湖部分库湾氮、磷含量升高等问题,设计新型生态浮岛作为载体,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在岛中种植绿色狐尾藻、水芹、空心菜等水生植物和蔬菜,通过其根系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吸附及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转化分解,净化千岛湖湖域水质,为鱼儿产卵、鸟儿栖息提供场所。

640-1.png 

脱氮除磷生态浮岛


(三)技术先行,精准修复敏感要素

1. 数字环保技术

三潭岛建成国内首套原位藻类细分实时监测剖面浮标,实现对藻类高频自动监测。基于中科天启的卫星遥感影像服务和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建成全国首个水库型饮用水源地水质水华预测预警系统,实现覆盖整个湖面的数据监测,全天候、全方位动态掌握重点湖区和重要饮用水源地藻类实时生长情况和水安全状态。

2. 生态修复技术

以千岛湖流域沿湖沿路裸露地等生态敏感地带为重点,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因地制宜,综合采用缓冲带防护隔离区林下低生物量草坪构建与径流拦截净化、堤岸型湖滨带水生植物倒置式配置等基于自然的缓冲带生态修复手段,有效拦截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湖域。

(四)机制优化,开拓流域协同管理

1. 库区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

千岛湖流域全面实施农业、林业、工业、生活四个污染防治方案,建成“流域— 库区”一体化的全域护水智治体系“秀水卫士”;实现“污水零直排”集镇全域化目标,成立千岛湖水环境研究所、千岛湖生态系统研究站等机构,为库区饮用水安全出谋划策,精细推进库区饮用水安全保护工作。

2. 上下游生态环境联保共护机制

千岛湖年均入库水量的60%以上来自新安江上游安徽段,为筑牢千岛湖这一华东最大的生态屏障,实施了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与上游歙县签订了皖浙交界水域水面垃圾联合打捞合作协议、新安江流域沿线企业环境联合执法实施意见、流域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实施意见等文件,并明确职责分工,着力构建起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统一协调的应急处置体系。

(五)模式创新,持续引入社会资本

1. 建立“千岛湖水基金”

针对面源污染治理,引入国际上有效的管理模式与资金机制——水基金模式,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民生通惠公益基金会联合出资1000万元,建立“千岛湖水基金”,采用全国首个针对水源保护的慈善信托+ 商业信托架构,以水源保护为目标,投资有益于水源保护的生态农产品、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文创项目等生态产业,打造“千岛清泉”品牌,引导村民从生态护水的行动中获得经济收益,初步建立多元参与的社会共治模式和自我造血的可持续资金机制。

2. 率先启动“两山银行”改革试点

面对价值总量巨大但开发不足的优质生态,启动“两山银行”改革试点,建立健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常态化核算和考核体系,聚焦绿色金融、水权交易、碳汇交易、生态公益林占补平衡、品牌农业、林下经济、空心村有机更新、“飞地”经济、生态信用等“两山银行”配套改革,将“三园”(茶、桑、果园)及农业设施等资源资产纳入可抵押范围。

取得成效


(一)生态风貌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逐渐提高

根据临湖地带建设管控办法,确定千岛湖108米高程湖岸线以外20米范围为禁建区,20米至100米范围为严管区。有效推进千岛湖临湖地带综合整治,拆除各类生态敏感点及环境不协调建筑38.85万平方米,进一步推动“还湖于民、还绿于民、还生态于民”。

640-1.png 

半岛小镇拆迁生态修复前后对比 


  建成了面积122亩的千岛湖植物园,该园现有植物1000余种,其中国家级、浙江省保护植物30多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普陀鹅耳枥、银缕梅、南方红豆杉等,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成为“森林淳安”的城市新名片。

640.jpg 

清心岛千岛湖植物园建设前后对比


(二)流域风险大幅降低,生态环境进一步向好

  累计实施统防统治面积30万亩次及水土流失预防保护面积15万亩次;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6万吨,推广配方肥1.2万吨,液肥异地配送2.85万吨,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率达100%,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达91%;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18年下降12%以上,化肥农药使用趋于合理,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57%,21个乡镇建成区的所有生活小区和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零直排;农村建成污水管网3177.2千米、人工湿地1549处,对农村治污864个日处理20吨以上终端设施进行标准化运维管理,实现出水水质抽测达标率95%,全面实现了污水提标排放。

森林系统修复面积11.63万亩,千黄高速淳安段出口600亩森林实现多样性提升。森林覆盖率达76.91%,林地保有量为533.06万亩,新增林地面积36.53公顷,实现了“春花、夏荫、秋色、冬景”的森林生态效果。

640-1.png

330国道前坞村道路边坡修复前后对比

640-2.png

安阳乡道路边坡修复前后对比

640.jpg

姜家镇姜家村狮石李家坪村土地综合整治前后对比

640-1.jpg 

安阳乡集镇十三坯地块生态治理前后对比


(三)联保共护稳步推进,开启全域“智治”新篇章

  与上游县域多个部门互派骨干力量分批次开展挂职交流、成立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党建联盟、签署区域协同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等,稳步推进上下游生态环境联保共护。

  “秀水卫士”系统平台实时监测藻类、总磷等水质指标,全面监控千岛湖13条主要入湖河流、532个农村污水处理终端、225艘游船污水上岸数据等水质状况,预测预警水质和藻类水华发生,做到“治水”变“智水”,开启了千岛湖全域“智治” 新篇章。

640-3.png 

“秀水卫士”应用场景



(四)大力推进品牌赋能,打造共同富裕新引擎

千岛湖水基金与蚂蚁金服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对采用生态护水措施的农产品进行可溯源认证,“千岛清泉”品牌统一销售认证的大米、茶叶等农产品,使示范项目农户增收30%~40%,通过品牌赋能,带动“千岛农品”销售10万+。搭建护水治水参与平台,招募民间河长并提供保护能力培训超过300人次,研学旅行课程及活动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杭州)专业区域中心评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精品课程”, 为近千人提供了自然教育课程、公益丰收节等护水主题生态体验活动。2021年“千岛湖水基金——千岛湖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探索”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 全球典型案例”。“两山银行”试点以来,已完成农林业综合经营权证明书办理75本,落实“三园贷”项目融资5670万元。2021年8月,淳安“两山银行”生态金融模式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典型案例发布推广。

640-4.png 

千岛湖水基金—千岛湖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探索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640-5.png

 “千岛清泉”品牌农产品

(推荐单位: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来源 | i自然App

微信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