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欢迎您!
浙江生态环境网
| 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
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Zhejiang Association fo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2014年12月,是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直属协会、全国“四好”商会、浙江省5A级社会组织。协会由浙江省热衷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自愿组成,是跨行业、跨部门的非营利性、专业性、综合性,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
加入协会
协会章程
党建工作
联系我们
能力评价
技能培训
信用评价
技术咨询
竞赛活动
行业资讯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专委会工作
暂无2
会员风采
废气处理
固废处理
废水处理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能力评价 > 科学技术活动 >2024年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科学技术奖系列报道 | 技术成果奖一等奖——退化林地主要类型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简介
2025年3月1日,由建德市森林资源和自然保护地保护中心、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和淳安县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究申报的“退化林地主要类型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荣获2024年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科学技术奖之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颁奖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及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森林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森林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退化成各种次生林甚至裸地,生态效益得充分发挥,水土流失严重、物种多样性丧失、地力衰退、环境污染等。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已成为全球的热点课题。本项目针对我国南方常见的马尾松针叶林、次生幼龄林、受损山体边坡和库区消落带四种退化林地,自2000年至今历时20多年,先后在建德、淳安、丽水开展马尾松林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次生幼龄林大径林分培育、受损山体边坡森林化修复、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的应用性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马尾松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技术方面,揭示了马尾松林物种多样性丧失、调节小气候效能低、蓄持水分功能差、地力衰退严重、群落结构不稳定宜遭松毛虫和松材线虫的危害等六个退化特征,研究提出选择木荷、青冈、苦槠、甜槠、枫香等目的树种改造。通过改造,林分的生长量明显提高、蓄持水分功能明显增强、物种多样性明显提高、林分小气候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图1)。
▲图1 马尾松针叶林阔叶化改造
在次生幼龄林大径林分培育技术方面,研究揭示了苦槠石栎次生幼龄林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生活型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组成,提出次生幼龄林物种生活型数量分布图谱,研究设定大径林分乔、灌、草物种组成林分的界定和培育模式。通过抚育,提升了目的树种在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空间占比,抚育比未抚育的苦槠石栎树高分别提高了28.79%和27.12%,平均胸径分别增加了16.02%和15.63%(图2)。
▲ 图2 次生林大径林分培育
在受损山体边坡森林化修复技术方面,研究在整坡修坡的同时开凿小平台,在小平台上进行植生袋围堰造坑、回填基质形成种植穴,然后进行厚层基材喷播绿化和种植造林,种植树种选用胸径2.5~3cm、高1.6~1.8m的木荷、细叶青冈等乡土树种。历时近11年的生长,木荷重要值达23.18,明显呈现乔、灌、草稳定结构的森林化景观,乔灌草综合相似度系数达0.5307,与周边山地森林融为一体(图3)。
▲ 图3 受损山体边坡森林化生态修复
在水库消落带湿地森林建设技术方面,选用银叶柳、池杉、水杉、枫香、枫杨和乌桕等树种进行种植造林。研究表明,采用大苗造林,按水位梯度论苗木规格种植,即在海拔较低的低水位带上选择大苗种植,在海拔较高的高水位带上选择小苗种植,原则是顶梢要露出最高水位线,根据水位涨落、树种耐水特性,以米级梯度分别树种按高水位线进行大小苗木的梯级造林以及配套的抗风浪等措施(图4)。
▲ 图4 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
本成果,发表论文23篇,发明专利4个,实用新型专利7个,推广应用面积1.15万亩,提升生态服务价值2178万元/年,同时增加了森林碳汇,生态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上一篇: :2024年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科学技术奖系列报道 | 技术成果奖一等奖——多相介质高效水循环净化系统简介
下一篇: :2024年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科学技术奖系列报道|工程技术奖一等奖——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设计技术与工程应用--以绍兴市越城区东湖街道高平、仁渎村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连片整治项目为例简介
主办单位: 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571-87359923
微信
QQ
392286922
电话
0571-87359923
回到顶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们